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

【 畫寫生之繪本也來生】Part3《肚臍的洞洞》


「從媽媽的肚臍洞洞,看得到、看得到外面喔!」--這是繪本作家長古川義史的研究心得--大膽假設,不用求證。

肚子裡的小寶寶在想甚麼呢?他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感覺到甚麼呢?從懷孕的第一天開始,新手媽媽和伴侶有了好多想像、也有好多擔心。有人為了知道更多未知而徹夜爬文,搞得自己資訊焦慮 ;也有人不明白肚子裡的小生命已經是個有感知的個體、忽略了外界各種刺激會傳達給寶寶。

「放輕鬆、麥緊張啦!」長古川義史最擅長幽默緊張兮兮的現代人,舉重若輕地挑戰各種嚴肅議題,在他筆下,數十萬年的人類演化史,用一句「我ㄗㄥㄗㄥㄗㄥㄗㄥㄗㄥㄗㄥ…..祖父」跳針帶過(《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》);世界不是平的? 隔壁國家發生的事,和你有什麼關係?(《我吃拉麵的時候》)。

重彩濃墨、隨性揮灑,魯蛇人生也充滿溫情暖意,於是,他筆下的胎內世界就更教人期待了。繪本的主述者是即將出生的小寶寶,由他的「主觀」看見和感覺世界,他最獨特的觀點是甚麼呢?---相反---是的,因為大部份即將誕生的胎兒是頭上腳下蜷在媽媽肚子裡,從他的「潛望鏡」看出去,世界當然是反的囉,神奇的肚臍小洞洞,還可以讓小寶寶聽到世界的各種聲音、聞到廚房的飯菜香。

《肚臍的洞洞》不僅繪本愛好者推崇,也是很好的全家共讀素材,作者設定的家庭背景是三代同堂,也就是說,如果有新生兒即將誕生,全家個個都逃不過小寶寶的眼睛:有祕密要說,記得先把媽媽的肚臍擋住、如果風光明媚,也不要忘記穿露肚裝讓寶寶欣賞!

話說小寶寶也是有多元觀點的,臀位、橫位、轉來轉去位,《肚臍的洞洞》到底會看到甚麼?只有他自己能決定。書末,小寶寶說「明天我就要出生了」,小寶寶會在何時來到?他自己當然也會決定,他說:「外面的大人,你們不要催、不要急、不要吵、不要硬來嘛,我和媽媽會一起好好合作的喔!」

ps.我家老大看到書封面「正」胎位的小寶寶,就說他顛倒了,於是把書轉了90度,我笑說,對啊,你在媽媽肚子就是這樣,所以媽媽挨一刀啦!

你是否認為,只要非「正」胎位,就註定要剖腹?根據實證研究,臀位、橫位、多胞胎的寶寶,只要有充足的協助和支持,一樣可以自然順產。


圖片:《肚臍的洞洞》遠流出版社

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

【 畫寫生之繪本也來生】Part 2《走進生命花園》



生命是甚麼?生命從何而來?生命將前往何方?

想過這些問題嗎?在甚麼時候開始想的?有了答案嗎?

以上的問題,都不是升學主義所主導的教育體制會「考」的範圍,更不是這個體制所鼓勵思索探究的問題,也許直到有一天,它突然出現在你的生活,你毫無準備、手足無措,想要補修這個生命學分,發現相關的神經元好像從未被開發。它可能出現的形式,或許是親友的病苦、或許是人心惶惑的隨機殺人事件、或許是你內心過不了的難處、或許是驗孕筆浮現的線數……

生命是甚麼?生命從何而來?生命將前往何方?

不同的宗教、靈修派別對這些問題有各自的解釋,但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或許是:生命絕非偶然,我們一定帶有某些使命來到世界,也終將離開這個世界並且留下些甚麼。而關於生物繁衍生物的方式---生產---不一定人人有創造的經驗,但,一定有「被創造」的經驗,這個經驗你記得嗎?它的開始,就是從精子與卵子結合的那一刻啓動的嗎?還是要再往前一點、再往前一點?

《走進生命花園》是一本素樸、安靜的繪本,它讓孩子帶領讀者走過一遭「前生命」的旅程。你可能懷疑,繪本可以承載這麼重的議題嗎?創作文字的Thierry Lenain為兒童創作的五十餘本著作,關注了種族、死亡、家庭問題,他並不因對象是孩子就看輕他們的領會能力,相反的,對於生命的多變,大人反而要看重孩子敏銳的感受力和時有饒富禪意的解讀。此外,孩子離「出生」比我們近得多,他們的記憶更可靠,不是嗎?

很多人選擇不要在這個壞時代裡生養孩子,覺得徒然讓生命無辜受累;而社會版日日的虐童事件,也讓人不解為什麼生了卻不好好相待?

孩子啊孩子,你要教我們甚麼呢?用你的生命來教我們認識生命嗎?你的聲音稚嫩細微,所以大人要俯首安靜,才聽得到啊!

圖片:《走進生命花園》

出版社:米奇巴克

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

【畫寫生之繪本也來生】Part 1《小凱的家不一樣了》


一天早上,小凱家只剩下他,一切都和平常一樣,卻又有點不一樣……水壺變成貓、鞋子變鴿子、臉盆有了臉……小凱嚇得不敢待在家裡,只好到屋外玩球,他鬱悶得猛力一踢,球竟然變成一顆蛋,飛鳥破殼而出! 

這一切怎麼了?記得爸爸早上出門前和他說:「很多事都要改變了。」到底是甚麼意思?最後他躲進自己的房間,關上門、熄了燈。不知過了多久,刺眼的光線從門縫穿入,兩個高大的影子襲來、加上一陣奇怪生物的啼叫……

你可能以為這是科幻片,那種外星人就要大舉入侵的故事,其實不是……其實也是啦。
安東尼布朗(Anthony Browne)是英國繪本名家,不僅擁有精細的超寫實繪畫技法、更有一雙洞悉人性的眼睛和對兒童高度的同理心,在他筆下,成人世界的一切虛偽、荒謬無所遁形,嘲諷無比犀利,特別的是,他也擅用相同能量溫暖的關照老人、兒童和那些孤獨憂傷的心靈。

小凱的家不一樣了 」(Change)場景在一個簡潔的房子:電器設備標示它的現代性、獨自留守的小男孩意謂這是個核心家庭。爸爸出去接媽媽回家,沒交待到底要去哪裡,於是男孩異常不安地看見各種幻象。故事最後,「外星人」出現為我們揭開謎底----她是小凱家的新生兒,爸爸是去醫院接媽媽和妹妹回家啦。末頁,一家人坐在沙發,小凱怯怯地抱著妹妹,爸媽在兩側護持。

本書繪於1990的英國,彼時「現代人」的生產已由醫療體系接管,對於家中增添新生兒的印象,多是媽媽先消失了幾天、然後爸爸也消失了,接著帶回一個完全無法溝通的「外星生物」,理所當然,大家都是這樣。啊?你要談大孩子的心理衝擊嗎?對不起我們忙著照顧寶寶,你自己先去玩好嗎?

繪本作家厲害,是把視角放在長子身上,透過小凱「無法參與」所產生的憂慮臆想,提醒成人留意大孩子的感受,不由得說, 安東尼布朗 真「瞭」!

當「生產」與家庭日常經驗割離,衝擊很難避免---不論是大人或孩子。重新找回溫和的、全家都能參與和適應的生產方式,是否能讓走過頭的醫療體系回到它應該關懷的核心---「人」身上呢?

順便,讀者也找一找,愛藏細節的作者,吊了多少書袋在繪本中啦?


圖片:《小凱的家不一樣了》維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出版